党徽映红根脉,惠民筑就安宁——“一心安宁”志愿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

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充分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作用,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“大思政课”中“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”,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,2025年6月27日至6月29日,医护学院护理教研室党支部、助产教研室党支部携“一心安宁”志愿服务队联合城头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、城头镇综合文化站、城头镇卫生院前往福建省福清市城头镇湖美村党支部中心、湖美村敬老会、东区革命根据地展馆等地,以 “红色铸魂、医心护老、童心筑梦” 为主线,开展为期三天的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在革命老区奏响了青春服务乡村的时代强音。

红色铸魂守初心:在历史对话中传承信仰

6月27日,在东区革命基地的红色沃土上,"一心安宁"志愿队以红色实践开启了暑期三下乡的序章。湖美村位于城头镇中西部,是福清革命老区村,在解放战争时期曾作为闽中游击队第五大队根据地。近年来,湖美村在革命旧址的基础上,建设了东区革命历史陈列馆。陈列馆分为“苦难岁月”、“革命福清”等五大区块,构建起“重走一段路、重种一亩田、重听一则革命故事、重温一次入党誓词”的红色教育模式。

队员们通过多维互动的形式,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完成了一次精神的洗礼。踏入庄严肃穆的革命纪念馆,斑驳墙垣间陈列的革命文物与文献资料,如同一部立体的史书,让队员们在触摸锈迹斑斑的煤油灯、凝视泛黄的入党誓词中,深刻感知到革命先辈在血雨腥风中的坚定信仰。在解放福清纪念碑前,敬献的鲜花与重温的入团誓词中,共同编织成新时代青年对革命先烈的庄重承诺,誓词的余音在山间回荡,恰似历史与现实的对话。

这场红色实践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,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。正如队员郑琳莉所言:"传承是接过先烈的笔,续写我们的时代。"当暮色为革命旧址披上柔光,队员们深知,红色基因已在青春血脉中悄然扎根。

医心护老暖夕阳:用专业温情点亮暮年时光

6月28日清晨,湖美村敬老会的木桌上摆满了电子血压计、血糖仪和整齐的健康档案册。“一心安宁” 志愿队早早调试好设备,为陆续到来的老人们开启了一天的健康守护。“阿伯,您先坐,把袖子捋起来,咱们先测血压”。遇到耳背的老人,他们便凑近耳边耐心解释;碰到紧张的老人,就笑着拉拉家常放松心情。指尖消毒、采血、检测,测血糖的操作行云流水,队员们将血糖值仔细记录在档案中,若是糖尿病患者,队员们细心叮嘱糖尿病的注意事项。

午后在村书记的带领下,队员们开始进行入户义诊,普及安宁疗护知识,了解居民对安宁疗护的认知以及需求,队员们对照老人档案,逐一核对老人的用药情况和身体状况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健康知识。有的老人看不清健康档案册,队员就握着他们的手,一笔一划标注重点;有的老人记不住注意事项,队员就编成顺口溜:"低盐低脂多运动,定期监测别放松。”

夕阳西下,队员们整理着写满记录的健康档案册,虽然汗流浃背,但老人们脸上的笑容却让每个人心里暖暖的。这场在健康之约里,没有豪言壮语,只有细致的检测、耐心的叮嘱和温暖的陪伴。

童心筑梦护成长:以趣味课堂播撒安全种子

6月29日,湖美村党支部的教室传来阵阵清脆的笑声,“一心安宁”志愿队,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“安全守护 + 健康成长”双主题课堂。活动现场,精心准备的牙齿模型等教具构成了充满童趣的教学矩阵。在口腔健康环节,队员们手持牙齿模型,手把手教授孩子们正确的刷牙方法和口腔护理知识,借助情景模拟传授防溺水知识。这场寓教于乐的课堂,让安全健康知识化作童趣满满的实践体验,在孩子们心中种下自我保护的种子。

从红色热土到民生一线,从银发守护到童心筑梦,“一心安宁” 实践队的三天,是初心与行动的双向奔赴。

三天很短,短到装不下老人塞来的感谢、孩子未说尽的不舍;三天很长,长到足以让红色基因、健康意识、安全理念在乡村土地上种下种子。当我们挥手作别,纪念馆的誓词仍在耳畔,卫生室的档案还在更新,小朋友的笑声还在回荡 —— 这或许就是三下乡的意义:以青春脚步丈量乡土,用专业所长书写担当,让每个平凡的日子,都成为乡村美好未来的注脚。(攥稿:“一心安宁”志愿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