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,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。赓续审计星火,传承红色基因,是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。7月1日,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,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“红账本”先锋队在院团委书记娄玮、团委辅导员熊世秋的带领下,深入江西瑞金,通过探访老兵与寻访红史遗迹,深度感悟红军历史与红色审计文化的深厚底蕴。
沙州坝:红色家史传基因,防溺宣教护童心
重温英雄印记,赓续红色血脉。实践团来到沙洲坝村采访红军后代杨小春老人,聆听红色历史,探寻红色基因的时代密码。杨爷爷深情讲述家族往事:长辈血洒湘江战役,为国捐躯;他本人亦投笔从戎,忠诚奉献。这份对党忠诚、为国担当的精神在家族中代代相传,谈及此,老人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。同时,他还分享了沙洲坝时期与审计相关的惩戒贪腐的故事,这些跨越时空的红色记忆,既彰显了革命先辈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,也让青年学子深刻体会到红色审计的监督力量。寄语新时代青年,杨爷爷殷切嘱托:既要精进专业,更要锤炼严谨细致的态度,练就洞察账目的本领;要永葆忠诚,以专业服务人民,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。
实践团同步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,重点面向留守儿童。成员们以互动游戏开场活跃气氛,通过生动的情景模拟演示人工呼吸急救方法,有效普及防溺水知识。活动尾声,熊世秋老师代表团队为孩子们分发爱心物资并合影留念。此次活动传递了温暖,进一步强化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与教育。
红井:饮水思源守初心,红色基因永流传
“吃水不忘挖井人”,这句镌刻在民族血脉中的箴言,在红井旁焕发着永恒的生命力。下午,实践团成员们有序汲饮红井清泉,重温“吃水不忘挖井人,时刻想念毛主席”的碑文。饮水思源,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,更是在新时代实践中照亮奋斗之路、指引新征程的精神灯塔。红井精神,将永远奔涌在民族复兴的洪流之中。
中央审计委员会旧址:寻根审计制度,感悟廉洁担当
为追溯红色审计历史脉络,感悟先辈精神,实践团走进中央审计委员会旧址,开展沉浸式学习。成员们驻足于泛黄的审计报告与账目凭证前,深入学习苏区财政管理机制与审计制度沿革。首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阮啸仙同志,力推审计体制改革,于1934年2月成功颁布《审计条例》,明确审计职责,标志苏区审计步入法制化轨道。严格的“六不准”工作纪律,有力打击贪腐浪费,铸就了“空前廉洁的政府”美誉。
“节省每一个铜板,为着战争,争取前线的胜利”。革命先辈在仅两张床、两把椅子的极其艰苦条件下奠基的审计事业,为新中国审计奠定了坚实基础。通过深入学习,实践团成员深刻领悟到红色审计精神中蕴含的严谨求实、无私奉献,以及廉洁奉公、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。传承这份精神,既是对历史的崇高致敬,更是新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。
二苏大礼堂:誓言铿锵承薪火,继往开来启新程
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,是红军在瑞金建造的标志性建筑,见证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。在熊世秋老师的带领下,预备党员与正式党员面向党旗,在此庄严重温入党誓词。革命先辈为巩固政权、建设根据地所展现的无所畏惧、奋勇前行的精神,深深感染着每一位成员。弘扬革命文化,传承红色薪火,实践团成员在学习中汲取力量,在感悟中坚定前行。
“只有用好红色资源,才能传承好红色基因”。回望峥嵘岁月,展望未来征途。传承红色基因的火炬,正紧握在新时代青年手中。江财学子将继续深挖红色资源精髓,积极投身乡村调研,推动红色审计精神与现代审计理念深度融合,探索服务乡村发展的审计监督新模式,以专业力量赋能乡村振兴,让红色审计精神在新时代的沃土上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!
(文/陈雨琪 冯梓欣 董剑浩 熊世秋)